您的位置 : 91文学网 > 小说库 > 都市 > 李响的奋斗

更新时间:2019-01-19 14:02:31

李响的奋斗 连载中

李响的奋斗

来源:微小宝作者:中跃分类:都市主角:李响高加佳

火爆新书《李响的奋斗》是中跃所编写的都市言情风格的小说,故事中的主角是李响高加佳,书中主要讲述了:人是一种往上爬的高级动物。人人希望自己升迁,即便是高层人士,谁能说他就不想继续往上爬呢? 君子爬高,攀登有道,那就是——奋斗。蓝斯登告诉人们:“在你往上爬的时候,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,否则你下来的时可能会滑倒”。这句出自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名言,被业界称为“蓝斯登原则”。社会,像一架无形的巨大梯子,每个人都处于梯子的某一级。在攀爬中,急速爬高的人,往往会踏在别人的肩膀上,不顾别人是否被踩痛、踩死。任何一个人,哪怕爬得再高,最后都是要“下来”的。倘若在爬高中没有“保持梯子的整洁”,下来时就可能滑倒,且爬得越高,可能摔得越惨。本书通过男女主人公李响、高加佳的一步步向上爬的奋斗史,揭示了做男人(女人)的艰难,对人生,人性,终于有了更深刻的觉悟。他们终于从空中落到了地面,一步步回归到平凡和庸常,也是回归到生活的美好。由此凸现了作品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审美价值。小说表面上是写人一步步奋斗“向上爬”过程,骨子里是写人的“异化”过程, 即被扭曲、丧失自我的过程。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性和社会的新颖而独特的角度。凸现了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认识价值。...展开

精彩章节试读:

钢琴家之梦

但相对来说,可琪还是更关心钢琴的事。俗话说“一年涝十年旱”,据说近几年不可能有什么大涝,可琪就开始打钢琴的主意了。中国的钢琴当时已普遍涨到了5位数。一架钢琴约等于她若干年的工资总额。

比比过去住抗震棚担惊受怕的日子,可琪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在一天天好起来。尤其是李门升任派出所某某片的“片长”之后。看那趋势,他还能再升。李门文化不高(名义上高中毕业),实心眼儿,听话,不多言,肯干,肯吃苦(当过知青嘛)。这种人往往是当官的料子。可琪对丈夫的未来很是充满了信心。可琪常常庆幸自己当初没有看错了人。

可琪是这么盘算的:假如李门再升──升派出所副所长,大约需要两年时间。即使不升,片长作为派出所的“中层干部”,住房待遇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了,至少可以调一处不怕淹水的套房。房子可以等,但孩子不能等了。眼看小李响已经9岁了,马上要升三年级了。9岁的孩子学琴已经晚了。若再不学,就更晚了。她也不想让孩子学成什么样儿(将来又不想靠钢琴吃饭)。她只是看到小城这两年渐渐掀起了一股钢琴热,周围的同事、朋友家的孩子都在学琴,说是要培养孩子的高档素质。

都说未来有出息的孩子离不开两样东西:电脑和钢琴。邓大爷都说了:电脑要从娃娃抓起──儿子学校的教室里到处贴着这样的标语。别人都“高档”了,你还能“低档”吗。那些条件不如自己的人都嚷着学钢琴了,你近水楼台甘于落后吗。何况钢琴并不要自己花钱去买。老师嘛也能找到又好又便宜的。再说还有省城的外公做坚强后盾……

盘算来盘算去,方方面面综合在一起,得出的结论都是:钢琴可以进门了。小李响的外公为此来小城实地“考察”了一趟,回去后表示同意。说正好他们音乐学院服务公司也倒卖钢琴,经理是他的学生。老头儿虽已退休,但人在人情还在,硬是用进价买了一架“王子牌”钢琴,并要求人家送货到家、并免费调音。

说实在的,开始可琪并没有当真。小李响对钢琴可能是见惯了(外公家、他的表哥表姐家都有钢琴,除了大表姐小柴考了个8级以外,其他几个都没有考级),他对“王子”的进门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惊喜。可琪在动员他学钢琴时是这么说的:公公送你一架钢琴,你弹着玩玩好吧?小李响就问:一天要我弹几个小时啊?当妈的想了想(可能是想起了过去自己小时候的遭遇),说:随你,有兴趣一个小时也行,半个小时也行。要是我没兴趣呢?没兴趣就不弹。当妈的说的很干脆。

开始可琪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

……

不管怎么说,大多数学钢琴的学生学音乐并不是为了求职谋生,而是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──这也是一切音乐、古典的或其他的音乐最原始的目的。──约翰.汤普森

……

作为故事的背景,60年代这个江滨小城号称有“五朵金花”,可琪所在的绵纺厂就是其中一朵。到了70年代的时候,棉纺厂却成了麻将城市最大的“困难企业”。35岁的可琪因为“在艰苦岗位上(挡车)超过十年”,也被列入“优待内退”的队伍:不上班,只发基本工资。

幸好当了片长的李门现在有了点门路,很快在片里的一个“幼教职业中学”给她找了份代课教师的活儿,教音乐。可琪直到此时才知道感谢自己的父亲──要不是会弹几下钢琴,一个挡车女工能走上中学的讲台吗。这下好了,可琪又一次因祸得福:她不仅告别了无法告别的棉纺厂,而且还戴上了体面的中学红校徽,拿上了双份工资。可琪面对年轻的中学生们弹着钢琴深情地唱着那些歌颂改革的歌。当她唱起“啊……中国,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,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──”这样的乐句时眼眶里总是闪动着真实的泪花。这年春天可琪以她富有感染力的赞歌《春天》一举获得小城《歌咏比赛》“十佳歌手”称号。接着可琪还被当选为市音协的理事。可琪对未来再次充满了志在必得的信心。

……

演奏,Interpretation,即根据本人对乐曲的理解去解释和表演。

不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弹奏,而是要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去想音乐和感觉音乐。

任何一个乐句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处理方法来弹奏──这就是演奏的基本含义之一。

──约翰.汤普森

儿子的钢琴老师原来是请的小城文工团的卞副团长。卞是可琪的父亲吴团长当年一手提拨起来的,他还没忘记吴老团长的恩情。谈到学费,卞老师无论如何不肯收。当时卞老师在家也带着几个弹琴的小朋友,标准是每课时40元。可琪说那我就少给点,30元总要交吧。不料卞团长急了,说你要是再说钱的话我就不教了。可琪只好缄口。

这就是小李响拜师的过程。

最后卞老师也没规定上课时间,只说十天半月的,差不多了就来一次,只当是串门儿玩的。

不料外公吴教授听了这个消息极力反对,说姓卞的他了解,不是科班出身,属于自学成才,不能教钢琴,会把小孩子教坏的。他说:万元的钢琴都买了,还在乎几十元钱的学费?他说你在麻将城请最好的钢琴教师,学费他给“报销”一半。实在不行,他负责在他们音乐学院找最棒的老师,学费可八折优惠,60元一课时即可。他说麻将城离南京又不远,坐火车两个小时就到了。他还进一步表示:他愿意亲自来教小李响,他们母子来省城的路费由他来承担。

老爸的激烈态度和超常热情反而把可琪吓回去了。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握着木尺虎视眈眈、用琴盖狠命压她手的吓人的老爸。自己受了他三年罪,她不想让儿子再受这种罪了。可琪的4个哥哥姐姐都住在省城,他们孩子学琴的事开始都交给老头的,后来他们一个个都叫苦不迭,说老头变态了,越来越神经了,一见小孩弹琴就急得发疯,稍有不满就又打又骂,用琴盖压小孩的手,压起来没得数,有一次把小夫的小指骨头都压断了,到医院看了一千多元钱──但永远也不能弹琴了。

有了前车之覆,可琪更不敢要老头教了。当时她的头脑相当清醒:她知道小李响9岁了,已失去了学琴的最佳年龄。何况小李响住抗震棚时手臂受过伤,左手(指)活动起来似不很灵活。这种看上去很轻微的缺陷对一个钢琴家来说却是极为致命的。既然不能成为钢琴家,也不想成为,那么就作为一种素质训练,让孩子轻松地弹着玩玩吧。

卞团长也赞成孩子“弹着玩玩”。他说就像搞创作、搞美术、搞作曲一样,学的人成千上万,真正能成为作家、画家、作曲家的,有万分之一就不错了。卞团长还拿自己作例子,说我在麻将城这个小城作曲算一把了,可全省一排,就到百名以后了;全国一排,就到千名以后了。卞团长说,搞艺术光靠勤奋是没有用的,到一定时候,就要靠天份,靠环境,靠悟性。何况现在的年轻人,连勤奋二字都做不到。卞团长很喜欢小李响,说他很聪明,但又说他对音乐的感受力不是很强。他选用了《汤普森钢琴简易教程》作为主教材,另选了一本《莫扎特少儿钢琴名曲50首》作为补充教材,以培养他的音乐欣赏能力为主。

可琪也觉得这样很适合小李响的情况──尽量让弹琴成为一种欣赏和享受吧。小李响很喜欢弹莫扎特,弹得自由而随心所欲。相对来说,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就欠缺一些。可琪也不想多管。她相信卞团长的一句话: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。卞团长当年就是靠兴趣自学成才,受到吴团长的赏识,从一个拉二胡的小学徒成长为文工团的作曲兼指挥的。

莫扎特,18世纪奥地利音乐家,世界音乐史上罕见的奇才。

莫扎特,3岁开始学钢琴,5岁开始作曲,6岁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,一时轰动欧洲,被誉为“音乐神童”。

莫扎特的作品具有优雅、清新、欢快和抒情的风格,旋律天真质朴,温和甜美,充满青春的朝气。

网友评论

还可以输入200